思索之火
四、台北的疆界 文 /  盧怡仲 2006.09.24


台北的疆界 ( 2013. 09 .09 歸檔舊網頁 )

 

炎炎暑期中台北市立美術館隆重推出近期重要的兩個展覽 - 「台北二三 : 二三觀點」及「疆界」。

這兩個展覽可以說是台灣藝壇進入「策展人」時代十多年之後,所呈現出來的二個樣板;

而這兩個樣板還是延續著台灣藝壇長年來無法跨越的瓶頸,不斷且重複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

「草莽的創意」與「精緻的模擬」是筆者對這些樣板們的結論。

 

雖然夏 陽先生說得直接 - 「抄都抄不好,更別談其他」,其中突顯出了技術層面的重要,但追索特質中的創意,應該還是藝術工作者無徨推委的

基礎,或者說形式的掌控與內容的突破,是邁向創作者完成自我的基準,而特質彰顯的深度才真正是創作者超越和成就的關鍵。

 

「台北二三 : 二三觀點」策展人 - 美術館展覽組長張芳薇,用心展現十多年來展務上的歷練。華麗地視覺效應交叉運作於陳設考量上,作為社會

美術教育標示與說明的位階上,是有其美術館既定的功能,但以美術館年度大展 (註1) 的要求來看,似乎性質鎖定有流於簡答題之遺憾。

展場中刻意把藝術家作品分散陳列,應是考量吻合「屬於台北那多元而複雜的城市氣息」(註2) 的立論,但熱鬧渲染地感應僅只能反映出前衛形式

的基本標示與說明成效,而對於前衛理念與精神的深度觸探,以及招喚現實生活內層體驗的震動,是有待考驗地。

如蔡海如的作品,簡略地嬉戲於全場。如「廢墟天堂」(註3)中塗鴉作品和配置出的粗獷空間,虛擬地設計感好像台灣的ABC在跳街舞。

浮面的批示、人文的撿視未見。

「草莽的創意」定調了嘉年華的活潑,也貼近了民眾的前衛體認。 〈 台北二三展介紹

 

「疆界」策展人 - 鄭慧華,在整體展覽氣質營造上有其獨立策展的功力,展出規劃和展務呈現絕對在經費上優於「台北二三」。而策展人主導之主

觀意識亦貫穿全場,似乎這也是一種策展的慣性疆界。

「疆界」之範疇過於廣泛被單一個展覽收放於「意識疆界」與「生活疆界」(註4) 中,並未針對不同時空與人文作深度地挖掘。在歐美人文沙文主

義的認同下,我們又一次的被宣告之 - 這才是「視野」與「存在」(註5)。

「精緻的模擬」是解決了夏 陽觀點的佐證,但策展人還是未能特立顯現於展覽中。一份精緻的模擬有氛圍,但無自我。 〈 疆界展介紹

 

「台北的疆界」非關炒濫的本土意識。筆者在閱讀寒酸的「台北二三」說明單時,感嘆美術館經費拮据之餘,想到了報紙媒體在「蘋果」入侵效

應之後,全面裁撤或大幅縮減文化藝術版面;深感台灣人文的墮落,甚且可以說是廣大社會人群資質的淪喪。尤其在現今政治的紛爭與低俗意識

型態的戰鬥下,台灣的人文實質地走向了「黑暗時期」。

 

註1:展場為一樓主展覽區

註2:展場中策展人之說明單

註3:展覽第二主題

註4 註5:見展出導覽單


畫歷 作品集 新作發表 藝評 碩士論文
「出賣中華民國」行動劇 「出賣中華民國」作品 思索之火 典藏 影像 盧怡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