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p.172一一一回前頁
( 購買當月網頁內新書書籍,並註明 在藝網 網友 ) 享 85 折優待

書名: 《 藝術家雜誌2012年5月號 》
◎尺寸/24×17 (cm)
◎繁體中文/平裝/橫排
◎定價/NT$180

《編輯留言版》

書名:《藝術中的沐浴》

張瓊慧著
◆144頁/全彩平裝/15.3x19.5cm
◆定價280元
  
從安格爾姿態曼妙的浴女、杜米埃富於詩意的水邊出浴、羅特列克華麗而滄桑風塵女郎
凱爾希納狂放難抑的情緒奔流,到巴爾杜斯神情自若的裸裎少女……
100幅以沐浴為主題的西洋名畫
引領我們走入西方藝術史最活色生香的一頁

本書精選世界各國藝術家以沐浴為主題的一百幅名畫,以19世紀法國名家安格爾姿態曼妙的浴女為引,次第欣賞杜米埃富於詩意的水邊出浴、庫爾貝描繪如實的農家浴女、畢沙羅氣氛幽靜的林中景致、塞尚力道十足的造形探究、孟克沉重哀淒的人生圖像、羅特列克華麗而滄桑的風塵女郎、凱爾希納狂放難抑的情緒奔流、巴爾杜斯神情自若的裸裎少女……,共二十位西方大師筆下的沐浴男女,盡現眼前。他們多變的身影、豐富的形姿,不僅透過沐浴生活文化側寫著19至20世紀初西方藝術流派的演變,也成就了西方藝術史上最活色生香的一頁。

本書屬於「名畫饗宴100」系列之一,系列中每冊專攻一項與生活貼近的主題,從這項主題中,精選世界100幅名畫100為主角,將歷史上同類主題在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彩筆下呈現不同風格的藝術品,邀約到讀者眼前,使讀者能夠多面向地體會到全然不同的藝術趣味與內涵;並透過古今藝術大師對同一主題的描繪與表達,看看生活現實世界,從圖像發現美的奧祕,進一步瞭解人類的藝術文化。


書名:曼雷-達達超現實攝影畫家

◆吳礽喻編譯
◆256頁/全彩平裝/17X23cm
◆定價480元

啟發達達運動、超現實主義,
集攝影、繪畫、雕刻、導演、詩人於一身,
美國現代主義時期藝術家曼‧雷(Man Ray)之首本完整中文介紹,
追溯其各階段生涯及代表作品,呈現其全方位之藝術表現。

曼.雷(Man Ray, 1890-1976)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且最全方位的藝術家之一。畫家、攝影家、雕刻家、編輯人、導演、詩人、作家,都是他的身分。其創作涵蓋攝影、繪畫、文學、電影、多媒材等領域,其中又以攝影作品最為人稱道,他挑戰並擴張攝影的本質,使用中途曝光(Solarization)、實物投影法(Rayograph)等暗房技巧與實驗手法,讓攝影成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廣泛地影響了二十世紀後的藝術創作。

曼雷的本名為艾曼紐.雷汀斯基(Emmanuel Radnitsky),從年輕時代就捨棄本名,而使用Man(人)Ray(光線)為名字──亦有「男人.光芒」之意,表明自己未來是個發出光芒的男人,而其藝術作品正是不斷運用光線來表現。這位自稱是「另一位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布魯克林少年,期望自己也是一位萬能者。

曼雷早期作品以繪畫為主,後來才轉向攝影。而他先後與多位女人的交往,與他的藝術生命也有關聯。他曾說他在創作油畫〈天文台的時間─情人〉的時期,正是與李.米樂共度美好時光之際,他在擁抱著愛情時,一邊思考構圖一幅巨畫,於是在床頭牆壁上,掛著寬250公分的畫布,每天早上睡醒時,立即將想像的構圖描繪出來,經過持續二年(1932-34)的修改終於完成這幅油畫。巨大的紅唇似有生命之物漂游在雲端,地平線左方遙遠森林中的天文台兩座圓頂,彷彿是兩個乳房,此畫構圖是他當時每天走過盧森堡公園得到的印象,揉合了他所喜愛的情人所創造出來的美麗意象。

這幅畫作曼雷首次個展發表,被評為帶有色情之作。後來在倫敦超現實主義國際展掛在重要位置,一年後在紐約現代美術館「達達、超現實主義、幻想藝術展」以主視覺作品陳列,展期中為海倫娜.魯賓斯坦因購藏,並被用為她在紐約五號街化粧品店口紅新產品廣告圖像。

曼雷的一生在畫室與暗房來去繁忙,肖像攝影是他生活之糧,繪畫藝術則是他樂在創作的寄託。誠如他的名言:「我畫無法被拍攝的東西,拍攝我所不想畫的」,他的興趣不在繪畫或攝影本身,而是在創意的研發。本書追溯其在生涯各時期的發展代表作品,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與彩色圖版,呈現其全方位的藝術生涯。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林朝英

◆王耀庭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林朝英(1739-1816)於乾隆年間出生於台南,乾、嘉年間以書畫名噪一時,而在日據時期受漢學家尾崎秀真推崇為「清代台灣唯一的藝術家」,其書畫家的聲譽與一生從商的身分似乎頗為衝突。然而林朝英的一生的確在兩者間並行不悖;不僅如此,從繼承父親的海運事業之後,他於乾隆年間獲誥贈中憲大夫,嘉慶年間再報捐隸職中書科中書,從商至官可謂平順。官商生涯之外,他於壯年設立蓬臺書室、並以「一峰亭」木匾自抒心志,同時捐銀助修、賑濟穀糧,使他在地方史冊中留有記載。商人、官紳、書畫家,構成了林朝英的多面才子形象。

本書以林朝英的書法名作〈雙鵝入群展啼鳴〉為導引,其狂狷有力、豪氣干雲的筆勁,揭示了他在經商與書畫上運籌帷幄的雄才與氣度。林朝英一生事蹟多載於其墓志銘和家族所撰之〈一峰亭林朝英行略〉,儘管其記載僅為梗概,但如今仍屹立於台南市區的重道崇文坊,與散布於台南大小廟宇的林朝英榜書,均可做為其人其事的歷史見證。本書在參照行略與墓志銘描述的同時,特別收入目前留存於開基天后宮、開元寺等台南廟宇的林朝英匾書;代表作介紹中,則從書法、榜書、繪畫三類綜觀其書畫成就。史料研究與作品賞析之結合,適足以鋪陳林朝英亦商亦儒的多面生涯。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潘春源

◆林保堯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潘春源(1891-1972)出生於台南,一生也都居住在台南,可說是一位道地的府城之子。其父親為殷實的商人,不過潘春源自幼即展露出藝術上的天賦,並勤讀漢文、研習書畫,至十八歲時已自修有成,開設了「春源畫室」來服務鄉里。

潘春源1914年加入天壇「以和社」、「經文社」等漢詩團體,1924年赴中國汕頭美術學校習畫及遊學中國各地;回台後又與台南、嘉義畫家合組成春萌畫會。1928至1933年間,潘春源的水墨、膠彩畫作連年入選台展,成績斐然。

除了創作傑出的水墨繪畫之外,潘春源也投身於廟宇壁畫及門神等繪製工作,作品極受各界人士的歡迎與好評,名聲因而遠播,頓時成為眾家亟欲爭聘的彩繪大師。他與陳玉峰同台併場的紀錄,早已成為當年台灣畫師界競藝的美談。而其兒孫潘麗水、潘岳雄等人承接衣缽、撐起台灣各地此面傳統藝術的精進,更成為一門佳話。

本書作者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對民間藝術文化的保存盡心盡力。本書中,他從潘春源的第五屆台展入選作品〈婦女〉談起,切入角度從該畫的時代背景、人物姿態、穿著陳設等每個細節、語彙,精闢講解出一套與眾不同的看法,饒富趣味並引人入勝;本書並介紹其他多幅潘春源各類形的藝術創作,值得讀者玩味品賞。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陳澄波

◆王秀雄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陳澄波(1895-1947)是第一位以西畫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之後更屢獲各種官方美展的肯定,在藝術創作之領域上成就非凡;然而不幸於二二八事件中遭逢厄運而犧牲性命,令人不勝唏噓。

本書著者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現為該校名譽教授,他於本書中以多年研究、做學的歷練,以及與陳澄波好友——廖繼春教授共事的經驗,為讀者深入剖析陳澄波其人、其畫。

陳澄波於1895年出生於嘉義,考進「台北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後,師承有「台灣西畫啟蒙之父」之稱的石川欽一郎,並逐漸對美術產生興趣。而後赴東京美術學院留學,進修期間亦開展與廖繼春的同窗情誼。唸美術學校三年級時即以〈嘉義街外〉一作入選帝展,為台籍畫家敲開日本官辦美展的大門。畢業後前往上海任教,期間仍創作不懈。同時,他為了使台灣畫壇更趨活絡,親自組織並參與畫會,為該時期的台灣藝術界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陳澄波的畫作,清楚記錄下日治時代至光復初期的台灣城市風貌,因此從中不僅可欣賞到當時代的遺風,更成為珍貴的史料。陳澄波將自身對傳統中國畫的認識融入創作,發展出結合中西特色的西畫與匠心獨運的畫境;且透過他生動的筆觸與用色,可窺見其對繪畫的熱情與對故鄉、故土的深刻依戀。至今,陳澄波在藝術創作上的貢獻與影響,並不因時間推移而消弭,仍持續在台灣畫壇激起燦爛的火光。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郭柏川

◆黃才郎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郭柏川(1901-1974)畢生追求「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繪畫美學,從單純但深刻的創作本位出發,追求畫面與意境上的完美;且竭力奉獻一生於台南藝術教育上,作育英才無數,堪稱典範。

郭柏川1901年出生於台南市,十五歲考入台北國語學校師範本部,而後返鄉從事教職。1926年負笈東瀛習畫並獲岡田三郎助指導,畢業後繼續留在日本研究素描與色彩,直至五年後轉往北平任教,旅居北平十二年間,致力於北平美學風氣之傳播。1948年因病決定返回台灣,而後於故鄉台南執教長達二十年,更於期間開辦「台南美術研究會」,提攜後進、扎根家鄉,一生桃李滿門。

早期旅外的西畫先驅皆面臨到文化認同與文化融合的問題,但卻也因此開展了單屬於這些藝術創作者的「台灣趣味」;郭柏川亦同為其列,努力思考如何使不同文化產生對話。而後成功地結合中國繪畫精神與西畫表現手法,使奔放的筆觸與漢字結構的抽象意念合為一體,呈現傳統繪畫線條之美,進而成就了他東西合璧的繪畫精義。郭柏川融傳統於現代的創作理念及其獨特的審美觀,交織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值得細細品味。

本書作者現為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對台灣美術發展史與公共藝術發展皆多有研究,他以其精闢的觀點解析畫家獨特的藝術風格,讓讀者更易掌握到郭柏川畫作呈現的內涵及美感。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顏水龍

◆黃光男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如果站在以大力倡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今日來看,顏水龍(1903-1997)無疑是台灣實用藝術與環境美學發展的先驅者。他熱愛鄉土傳統與原住民文化,畢生努力保存此些文化印記,並將之體現於生活及藝術之中。顏水龍以社會關懷為出發點致力發展實用美術、擴大美學影響,其遠大的使命感與抱負使人衷心敬佩。本書作者曾任台灣藝術大學校長及多間美術館館長,曾親炙顏水龍風範,於本書中以其獨到的見解,為讀者剖析顏水龍殊異的美學造詣。

顏水龍出生於台南紅厝村,1920年赴東京習畫,1924至1927年間,先後進入藤島武二與岡田三郎助的畫室學習,且好學不倦。1929年於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結業後,又轉往巴黎學畫,親身印證自身於日本所見之西方繪畫思想與方法。返台後除了在藝術創作上努力不懈,更大力提倡工藝美術與民間藝術發展,他認為美學與工藝的生活價值,應有助培養及提升大眾生活美感與品味,強調藝術潛移默化的力量。以文化創意產業角度審視,可謂極具前瞻性,且成績斐然;同時亦於台南家專與國立藝專執教,作育英才。

「台灣印記」為顏水龍藝術創作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且他的畫作用色飽滿、和諧,如同其至情至性的創作風格;體現其真實、熱情的心境,以文化傳承為己任,引發共鳴的訴求,至今仍持續為台灣文化發展挹注入新的生命力。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蔡草如

◆黃冬富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蔡草如(1919-2007)出生於府城,父親為打銅師傅,母舅則是彩繪名師陳玉峰,因家庭環境潛移默化,幼時即展露對繪畫的才華與興趣。

1927年進入台南第二公學校就讀,圖畫課時於同儕中脫穎而出,可見其早慧的繪畫才能。十九歲起追隨陳玉峰,學習民俗道釋畫,僅於擔任學徒半年後,畫藝已然極具造詣。1943年在母親的支持下東渡日本習畫,就讀於川端畫學校。留日期間視野大為拓展,繪畫的深度與廣度也與日俱增,為日後創作奠定下扎實基礎。

返台後的蔡草如繼續從事廟宇彩繪工作,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官辦美展,屢創佳績,繪畫長才備受肯定,更於1960年開始獲聘為省展審查委員。本書著者以其豐富的研究經驗來分析蔡草如之作品;對於蔡草如的畫境及構圖解析精闢入裡,提供給讀者更為深入的觀點。

蔡草如對於自然景物刻畫入微,且秉持著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之情,寓情於景,使作品深富台灣趣味。無論是描繪常民作品抑或自我抒發的寫生之作,皆以創作精緻藝術之角度經營,使畫作產生另一種生命力。膠彩、水墨、蠟筆、油畫等皆極具意趣,心手相應並發展出獨特風格,堪稱是一位全方位的畫家,他亦為戰後以降,省展所培育出最為傑出的創作者之一。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林覺

◆蕭瓊瑞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林覺(c.1786-c.1858)是台灣明清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水墨畫家,盛名遠播,史書上曾多次提到他善於繪畫;雖然其存留至今的畫作不算很多,但已經足以證明林覺在繪畫上的藝術成就不是浪得虛名。其筆墨動人之處,以及疏簡有致、逸筆草草的精妙構圖,在在令觀賞者嘖嘖讚嘆。有趣的是,偏偏有關林覺的生平資料卻相當貧乏,同時眾說紛紜,造成這位藝術家的背景充滿了傳奇色彩。

林覺字鈴子,號臥雲子。善繪花鳥、人物、山水、走獸等題材,且筆法、墨彩之間頗具揚州八怪之一黃慎之風格,尤其所繪線條轉折之間的「飛白」,瀟灑自然以外,更是意趣飛揚。另外,林覺也為廟宇及建築物作壁畫,亦成為備受敬重的一位「頭手師父」。其主要活動的地區域以府城為主,遊蹤也曾到過嘉義、竹塹潛園等處。

本書作者為台灣美術史研究的專家,著述豐富。他以輕鬆的筆調行文,藉由林覺的〈蘆鴨圖〉一作,引領讀者一路賞讀畫家林覺作品中的意境之美,並穿插相對應的畫作來加以比較,更能提升大眾閱讀時的興味。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小早川篤四郎

◆廖瑾瑗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小早川篤四郎(1893-1959)以日本畫家的身分,在台南近代美術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與1935年他接受台南歷史館的委託,繪製二十幅與台南當地歷史有關的「歷史畫」息息相關。那時他已是報刊以「帝展的中堅畫家」稱呼的成名畫家,前一年也曾將入選帝展的畫作〈三裝〉捐贈予台灣總督府,日籍畫家的身分、豐厚的資歷與人脈,使他成為以殖民政府觀點再現台南歷史的上選畫家。但小早川篤四郎與台灣的淵源不止於此,早在1910年代石川欽一郎在台發起的各項紫瀾會活動中,他的名字就是其固定班底,後來他也參與了其他畫會的活動,更曾於約1914年為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繪製二幅標本箱背景。前因後果,促成了他日後獲託繪製二十幅歷史畫的機緣,也使我們得以從中窺見一位日籍畫家的在台生涯。

本書從二十幅歷史畫中別具象徵意義的〈日曉的熱蘭遮城〉及小早川篤四郎撰寫的說明文出發,抽絲剝繭地分析畫作及其圖像應用做為作者身分、政治言說與脈絡變遷之產物的始末,並將之嵌入小早川的在台畫歷與發表文章所映現的畫家生涯版圖中;書中同時收錄原刊登於1939年《台灣歷史畫帖》的所有歷史畫與說明文翻譯。首次以中文完整譯出的說明文、系統性的描述,為少見於台灣美術史論述的小早川篤四郎,提供了深具在地思維的剖析。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陳玉峰

◆李乾朗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台南的歷史文化背景孕育了陳玉峰(1900-1964)的藝術生命,而其彩畫也忠實地反映了台南文化的特質。

陳玉峰在台灣近百餘年來的建築彩畫界,被認為是一位開山祖型的畫師,他的畫藝雖然係傳承自古老的中國畫,但在二十世紀初期,他吸收了西洋與日本的美術養分與傳統中國畫融合,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散發出深遠的影響力,並且豐富了台灣彩畫的表現方式與內涵。

陳玉峰本名陳延祿,人稱「祿子師」、「陳畫師」等,幼年生活在台南府城許多古老而充滿宗教祭典的環境中。進入台南公學校後,對畫圖顯露出濃厚的興趣與天分;另外除了漢學修養的增進,他也購買許多畫譜來臨摹學習,而後受到汕頭畫師呂璧松的啟發,往後則一路在畫藝上尋求精進。

本書作者為文化及古建築田野調查研究工作的學者,他從民間建築畫師的傳統開講,描述陳玉峰的彩繪生涯、潮州加彩灰塑,以及門神彩畫、樑枋等,並說到陳玉峰彩繪風格具有時代之開創性。本書同時藉由二十多幅陳玉峰的創作,使讀者可深刻體悟出藝術家多種面貌的藝術創作。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廖繼春

◆潘襎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廖繼春(1902-1976)出生於日治初期,自就讀於台北國語學校期間開始學習油畫,隨後赴日留學;畢業返台當年,即以二件畫作獲得台展的入選與特獎殊榮,並與陳澄波、顏水龍合組「赤陽會」,從此一躍而為台灣畫壇上的一顆新星。

廖繼春與台南的淵源也隨著這段歷程展開。雖然並非出生於台南,但自返台那年起,他便在台南私立長老教中學任教,直至1946年才轉任台中師範學校。這近二十年的台南生涯,於是也見證著他畫家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

本書從廖繼春繼1927年以二件畫作入選台展後,隔年再入選帝展的〈有香蕉樹的院子〉展開,那年他還以另外二件畫作獲得台展的免審查資格,青年畫家的絢爛生涯正要揭幕。畫中和諧的色彩、細膩的光影層次,日後都成為廖繼春畫作的一貫基調;色彩鮮亮、氣氛溫煦的南國風光,則一次次成為他這十多年間的畫作主角。這樣的風格歷經二次大戰的洗禮,隨著1950年代歐美文化的引入,才逐漸轉為抽象,而廖繼春對色彩與造形的探究,至此也再揭新章。本書由主圖分析進入生平介紹,另囊括二十件廖繼春各時期的代表作品賞析,藉以重建這位歷經日治時期、國府治台、二次大戰等時代轉折,而能以色彩與造形的實驗持續開闢畫作新局的冒險家形象。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薛萬棟

◆潘青林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薛萬棟(1911-1993)的畫家生涯,同時也是一部台灣民國以來的時代動盪史。出生於民國前一年的他習畫過程不算順遂,國小一畢業即到台南火車站擔任驛手,休假時間才有機會作畫,十九歲開始向台南畫家蔡媽達學習東洋畫,二十一歲那年旋即以二件畫作入選台展。

從自力習畫到獲選台展,這項成就對正值氣盛之年的青年而言實屬不易,但在二十七歲那年以〈遊戲〉一作獲得府展特選總督賞之後,薛萬棟的名字卻突然從台灣近代美術史上銷聲匿跡,時代因素在這裡發揮了不可抹滅的作用。

本書以薛萬棟的成名作〈遊戲〉為主要分析對象,在羅列其歷來評價之後,繼以此作切入其隨著時代顛沛、政局變遷與家計因素而起伏的畫家生涯。薛萬棟於二次戰後開設的「萬棟畫室」,既是他1950年代以後的生計來源,也是他從東洋畫改以水墨創作的主要據點,儘管他從事的肖像畫行業僅能糊口,但他仍定期提出畫作參加台陽美展、省展、國風畫展等,創作不輟直至古稀之年。本書於生平介紹之外,特別收錄與薛萬棟有四十年交誼的藝術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對畫家的懷想,其對薛萬棟之為人與性格近距離描寫,為這位生活困苦而毅力過人的藝壇前輩,揭開了親近可人的一面;主作之外二十幅代表作品的賞析,則為這位向來被視為曇花一現的畫家,留下了令人驚豔的深刻足跡。

書名:歷史。榮光。名作系列-陳英傑

◆陳水財著
◆64頁/全彩平裝/21×29.7cm
◆定價250元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十二位前輩美術家傳記,串聯近代台南美術史
「歷史‧榮光‧名作系列──美術家傳記叢書」
重訪台南地區美術發展的來時路,回顧其融匯多元傳統、邁向文化自主的歷程。

在台灣創作雕塑的人口,比起從事繪畫的人口要少得多,原因或許因為創作雕塑的環境與材料,要比繪畫複雜許多吧!

有「台灣現代雕塑先驅」美稱的陳英傑(1924-2012),在投身創作的同時,也熱心於推動美術教育。出生於台中的他,1949年遷居到台南定居,先後任教於成大附工、台南一中、成大建築系及台南家專等校,直到退休。陳英傑在台南居住的時間超過一甲子,他鄉早已變成故鄉,他一生與台南的結緣相當深厚。

陳英傑原名陳夏傑,二十二歲時為了送件參加第一屆全省美展,不願受到當時擔任評審委員的兄長陳夏雨的庇蔭,因而改名「陳英傑」參展,之後也就以此名終其一生。

陳英傑的藝術生涯在台灣光復後才算真正開始,「省展」成為他發表作品最重要的舞台。第1到第9屆省展他每屆參加、年年獲獎,成績十分傲人。藉由「省展」的光環,陳英傑一步一步開啟了他的藝術大道。1952年「南美會」成立,隔年陳英傑在郭柏川力邀之下加入該會,並受邀單任雕塑部召集人,負責招攬與培育雕塑界的新人。因而「南美會」是他雕塑成長的另一個園地,也是傳遞藝術觀念的重要場域。

本書作者曾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他從2010年陳英傑最經典的作品〈思想者〉進駐成大校園說起,再娓娓鋪陳出藝術家的雕塑人生,並介紹其一生重要的代表作品,與讀者分享陳英傑的其人、其藝。


至在藝網首頁
出版者︰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47號6樓

郵政劃撥:0104479-8 戶名:藝術家雜誌社

電話:(02)23886715~3 信用卡傳真︰(02)23317096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藝術家出版社每月新書介紹